综合百科

犯罪预备概念怎么理解?

2024-11-02 18:37:10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浏览量:

一、犯罪预备概念怎么理解?

1、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2、犯罪预备的处罚

《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

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

(1)用以***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

(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

(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

(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

(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虽然在犯罪预备阶段,公民并没有实施实际的犯罪行为,但公民已经为落实犯罪行为作出了准备,也即犯罪预备行为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故此若公民遇到他人为犯罪准备了工具、制造了条件的,可以举报该公民。

TAG:犯罪预备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外币兑换人民币汇率表最新 各外币兑换人民币汇率
  • 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化原因分析 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上升原因
  • 网页游戏人气排行榜(十大最好玩的商业经营类网页游戏)
  • 澳元汇率下降原因 澳元汇率创新低怎么办
  • 今天韩元换人民币汇率划算吗 今天韩元汇率兑换人民币
  • 八千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8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 人民币兑巴西的汇率是多少 人民币兑巴西的汇率
  • 男性全套检查多少钱(男科全套检查项目有哪些)
  • 苋怎么读(苋是什么意思)
  • 便宜又好用的智能手机排行榜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