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刑法中关于扒窃的认定是怎样的

2024-11-01 13:45:04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浏览量:

一、刑法中关于扒窃的认定

扒窃,是公安机关或一线反扒干警的常用词汇,《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等***犯罪行为单独表述,意在表示扒窃等***行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普通***。扒窃行为直接接触公民人身,且一般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严重影响群众人身安全感及社会信任度,社会危害性更大。

扒窃入刑实际是为了加强对具有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行为的打击力度而规定的,兼有保护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目的,但该罪本质仍然是***罪。***罪作为财产类犯罪不仅要有***行为,还要有***的实际损害结果。所以,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关于扒窃的规定同样遵循刑法总则第13条但书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指导扒窃行为是否构罪的重要标准。因此,司法机关在**扒窃案件时,应针对扒窃行为的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等特点,对扒窃行为的质与量作出统一的评定。

扒窃作为***罪的一种罪状和方式,所侵犯的法益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其既遂与未遂的区分仍应围绕财产的得失进行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审理***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明确了控制说是区分***罪未遂与既遂的界限标准。扒窃作为***行为的一种,当然也适用控制说,只要财物到手,扒窃行为即宣告完成,即构成***罪既遂。

二、扒窃与普通***行为的区别在于:

1、发生在公共场所;

2、所窃取的是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

扒窃行为之单独列出并予以严惩是因为发生在公共场所社会危害性大。由于公共场所的开放性和人员的不特定性,扒窃他人财物除了侵害公民的财产权外,更使公民感到人人自危从而降低社会安全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随身携带”是持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现实支配的一种。因此,“随身携带”应以人身依附性或人身控制性为必要。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扒窃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在公共场所内扒窃的可以认定构成***罪。但同时也要注意,如果扒窃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认为是犯罪。因此,扒窃也要达到一定情节,造成的危害比较大时,才有可能按照***罪论处。

TAG:扒掘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苏联解体的15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 企业年金怎么领取?(企业年金有什么用)
  • 美金汇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人民币汇率走势中期
  • 欧元汇率历史数据 欧元的历年汇率是多少
  • 人民币兑巴西的汇率是多少 人民币兑巴西的汇率
  • 少数民族有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17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 17万日元是
  • 韩币换算人民币汇率多少 今日韩币与人民币汇率换算
  • 离岸人民币汇率实时走势图 离岸人民币汇率今天走势图
  • 缅币对人民币的汇率现在是多少 缅币汇率多少人民币汇率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