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有哪些?

2024-10-31 18:53:26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浏览量:

一、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有哪些

会造成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因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体规定的情形有: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二、诉讼时效中断与诉讼时效中止的区别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

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三、诉讼时效中断的适用条件

1、引***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出现即引起时效的中断。

2、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均产生中断的法律效力。而且诉讼时效中断的次数不受法律限制,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

3、从诉讼时效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从而法定事由发生之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与重新计算的时效期间没有关系。

4、当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时,不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民事诉讼的时效通常是三年,如果因为特殊的原因如丧失民事能力或者是自然因素,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在不可抗力的因素结束后,当事人可以继续提出诉讼的申请。

TAG:诉讼时效中止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日元转人民币换算 日元转换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 25万英镑等于人民币 25.5万英英镑
  • 顺差过大为什么使人民币升值有压力 顺差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
  • 日元汇率还能涨上去不 日元汇率最近能涨到多少
  •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音响配置怎么选
  • ESG是什么意思
  •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公务员考试考什么科目)
  • 八千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8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 20万日元是多少人民币(汇率换算,快速计算20万日元的人民币价值)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