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之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统称为贷款逾期贷款、滞销品贷款、不良贷款。逾期贷款是指贷款协议承诺到期(包括展期到期后)仍无法偿还的贷款,滞销贷款是指逾期贷款(包括展期到期后)中超过规定期限仍未偿还的贷款,或逾期贷款或逾期贷款未达到规定期限但已停止生产经营并停止新项目的贷款;不良贷款是指根据相关要求被划分为不良贷款的贷款。不良贷款表明银行即将出现风险损失。将不良贷款降至最低是商业服务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总体目标。
详细介绍
不良贷款是指违约的贷款。一般来说,如果贷款人延迟支付利息三个月,这笔贷款将被视为不良贷款。当确定坏账无法收回时,银行需要从利润中销账。当贷款逾期无法收回但又不明确时,应在账户中计提坏账损失准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7月27日公布的《贷款细则》(实施)规定,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滞销商品贷款和呆账贷款。自2002年以来,中国全面实施了贷款五级分类规章制度。
一直以来,我国技术专业银行使用的资金大多是粗放式经营,不良贷款在技术专业银行的贷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不良贷款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技术性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服务银行的转变,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安全隐患,并且已经到了非处理不可,难以处理的地步。分析不良贷款的诱因,对促进中国银行业务流程运作方式由粗放型向主导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种类
逾期贷款
指贷款逾期(包括展期后到期的贷款)中无法偿还的贷款(不存在滞销贷款和不良贷款)。
流动缓慢的贷款
指超过2年(含2年)不能偿还的逾期(含展期和到期)贷款,以及虽未到期或逾期未满2年但已终止生产经营并停止新项目的贷款(无不良贷款)。
坏账贷款
指贷款人和贷款担保人按规定宣告破产并进行还款后无法清偿的贷款;贷款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或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要求以其资产或财产清偿后不能清偿的贷款;贷款人遭受严重水灾或意外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商业保险无法赔偿,且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商业保险清偿后无法清偿的贷款;贷款人按规定处理贷款质押和质押,个人取得的合同款不能抵偿质押或部分质押贷款;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核销的贷款。
诱因分析
思想根源
“银行的钱属于国家”的错误观点
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很多人认为银行的钱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不仅企业、企业主管机构及其地区统战部门的许多人有这种感觉,就连中国银行的一些官员也有这种感觉。当被问及企业的贷款从哪里来时,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会很果断。他说那是中国给的,有些国企领导甚至觉得国企借国有银行的钱,就像一个人把钱从一个包里搬到另一个包里,不在乎还不还。国有银行的财产被当作国有资产,国有银行的钱被当作“公家的”,这是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的思想根源。
事实上,从我国银行资金来源可以看出,我国银行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的比例并不大。中国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储蓄,而各种
中国银行主要用基本账户的钱发放贷款。银行只是一个“资金池”。一方面作为借款人集中基本账户的钱,另一方面作为债务人把钱借给出借人。从这个实际意义上说,把贷款给不该给的客户看,银行是逃避基本账户责任的个人行为,甚至是对基本账户的犯罪。
关键原因
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不高,风险防控能力不强。
不良贷款的关键原因是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不高,风险防控能力不强。不良贷款是银行贷款粗放经营的必然趋势。从银行内部来看,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粗放式的贷款经营是关键原因,同业业务外流是银行自身扩张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比如1984年底,银行信贷不可控是银行自己造成的,当时突然发放的很多贷款已经存进去了。贷款危机意识不强,绝大多数贷款是个人信用贷款。之后,虽然贷款担保贷款的比重越来越大,但贷款担保贷款的有效性和安全系数仍然是个问题,贷款债务的担保水平较低。贷款“三查”等信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执行时形式化,贷款的责权利严重错位,重贷轻放、重存轻放;银行的信贷队伍能力和素质不高。一些有权发放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差,导致贷款管理决策失误甚至骗贷,或者无法合理劝阻企业躲债。有的因为思想政治素质差,发放“人情贷”,甚至愿意以贷谋私,导致同业业务外流。
物的因素
贷款人个人信用意识不强,债务偿还过低。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都不是正品。
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需求行为主体。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一情况尽管明显改善,但并沒有从源头上多方面更改,一些企业吃银行资金运用“吃大锅饭”的观念仍然情况严重,个人信用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逐步推进”银行贷款,躲避银行负债。一些企业个人信用意识不强,与中国对不守信用的企业以及责任人欠缺严格、合理的封禁对策相关,与企业的偿债太低拥有立即的关联。造成企业偿债太低的缘故是各个方面的,有企业本身的缘故,也是有企业外界的缘故,如有一些企业或新项目沒有开展缜密的项目可行性,或项目可行性结果是不可以上,但有一些领导干部却拍着胸口到了,导致管理决策出错;企业运营管理不当,投入产出率低,运营经济效益不太好;企业的社会发展压力和别的负担沉重,担负着一部分税收优惠政策职责,使企业举借的很多资产被用以非生产性支出,这些。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负债压力早已十分厚重,并且有越来越重之势,中国很多企业已不具有彻底的偿债,不太可能结清欠付的所有负债,而企业要存活和发展趋势,就务必想方设法提升其自有资金,缓解其负债压力,在这类状况下,企业托欠银行贷款、逃废银行负债便是必定的。
因而,缓解企业负债压力具备重要性和迫切性。可是缓解企业负债压力不可以危害银行的正当性合法权利,更不可以把躲避银行负债做为缓解企业负债压力的关键方式。银行负债转股份尽管能大大的缓解企业负债压力,但对银行而言是不可取的,由于《我国商业服务银行法》确立严禁中国商业服务银行在地区向企业项目投资或从业信托投资和个股业务流程,银行债权转股权为法律法规所不允许。银行债权转股权事实上是将银行的欠佳债务变化为欠佳股份,只不过是更改了一下银行不良贷款的存有方式罢了,不仅不利于减少银行财产风险性,反倒会增加其财产风险性,由于一旦企业倒闭,银行债务还能够就破产财产按一定占比偿还,而银行拥有的企业股份很可能变成一张废旧纸张,并且银行每人必备自身就紧,了解企业生产运营主题活动的优秀人才也是急缺,银行不太可能立即合理地参加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方面。
关键诱因
统战部门的行政部门干涉,财政局等单位的挤压成型
中国资金运用粗放型中,除开存有大家上边提及的企业“逐步推进”扩大和银行自身扩大外,也还存有统战部门的“顺逼”扩大和财政局、企业主管机构等单位的“横逼”扩大。银行迫不得已派发“行政部门干涉贷款”。“长治久安贷款”,资金运用财政局化,它是中国不良贷款造成的关键诱因。在中国以往的政冶、经济结构下,政企不分,地区科级干部为了更好地求取地区经济发展的提高,必定会规定银行出示贷款适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提高是贷款粗放型运营的結果。在新的局势下,一些地区科级干部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观念比较严重,只考虑到本地域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为一些企业逃废银行负债出示“黑恶势力”,对银行的保护财产工作中横加干涉,并且中国目前法律法规对债务人显著维护不足,对借款人欠缺管束,银行债务维护无法得到法律法规的充足适用。
分析报告
贷款定义
不良贷款就是指贷款人无法按原本定的贷款协议书准时还款商业服务银行的贷款等额本息贷款,或是现有征兆说明贷款人不太可能按原本定的贷款协议书准时还款商业服务银行的贷款等额本息贷款而产生的贷款。在我国以前将不良贷款界定为呆帐贷款、滞销品贷款和贷款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数。在我国自2002年全方位推行贷款五级分类规章制度,该规章制度依照贷款的风险性水平,将银行同业业务分成五类:一切正常、关心、次级线圈、异常、损害。不良贷款关键指次级线圈、异常和损害类贷款。
贷款估计
在我国国有制商业服务银行在减少不良贷款上确实下了许多时间,如试着制订严苛的信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贷款业务的彻底程序化交易改革创新,要求减少不良贷款的指标值等。可是国有制商业服务银行的不良贷款仍比较严重较高,特别是在四大国有制银行为最。2004年,关键商业服务银行不良贷款账户余额降低3946亿人民币,降低4.56个点,已降到13.2%。这一占比早已远远地高于全球银行业的平均, 银行管理体系的不良贷款账户余额和比例仍处在上位,不但已超出《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并且与国际性优秀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应维持在5%下列的规定天差地别。假如考虑到世界各国有商业服务银行对外开放发布的数据相对性传统的要素,那在我国商业服务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是显而易见。
现况数据信息
三季度末商业服务银行不良贷款账户余额为4788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0.95%,较二季度的4564亿人民币和0.94%均有小幅度升高。分组织 看来,2012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数据信息表明,除大中型商业服务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持降低外,股份合作制商业服务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企业行至这三个一季度内的不良贷款率均维持升高。而包含大中型商业服务银行以内的全部类型的银行组织 不良贷款账户余额均维持升高。实际归类看来,大中型商业服务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账户余额为3070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1%,股份合作制商业服务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账户余额为743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0.7%,大城市商业服务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账户余额为424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0.85%,农村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账户余额为487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1.65%,外资企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账户余额为63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0.62%。不良贷款发生反跳等缘故,造成拨备率有一定的减少。三季度拨备率由二季度的290.18%微降至289.97%。
不良影响
不良影响
依据日本国的工作经验,中国经济发展也象日本国一样被不良贷款所连累。愈来愈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贷款的不良影响。
1.不良贷款率高,较大 的伤害是危害银行对经济发展的适用工作能力。中国的银行对贷款极为谨慎小心,便是由于不良贷款过多,危害了银行下款工作能力。
2.假如靠发售货币供给来处理不良贷款难题,非常容易引起通胀。假如对之心存侥幸,不良贷款的很多产生还会继续引起社会发展风险防控措施,假如增加解决不良贷款的幅度又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连锁加盟破产倒闭倒闭,提升财政局风险性和社会发展困境。
解决方案
1、提升金融业企业的业务流程管控,确保将来每一笔贷款的品质,避免新的不良贷款造成。
2.增加中国企业的深化改革,加强企业的运营和激励机制。
3.适度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给一些能救回来的企业静脉注射,使之死而复生。
4.发售货币供给,淡化不良贷款。
第三和第4种方法全是提升货币供应,根据适当通货膨胀相抵不良贷款,进而活跃性中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提升魅力。
欠佳实例
【企业不良贷款开始玩起“幸运转盘”】企业因不良贷款造成的坏账损失,总让银行心慌,为了更好地防止大量的贷款记入坏账损失导致盈利降低,有一些银行煞费苦心,逐渐开始玩起了坏账损失“幸运转盘”。某商业服务银行的分个人行为一笔五亿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万般困惑。贷款的房地产商新房开盘后市场销售状况很差,导致回笼资金艰难,没法准时还款该银行的贷款。
依照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要求,该笔贷款从贷款利息毁约逐渐就记入五级分类中的关心类贷款。现如今,该笔贷款就需要下降至欠佳类贷款。一旦下降至欠佳类,该支行遭受的工作压力显而易见。银行行长及有关责任者毫无疑问会被责任追究,全部支行左右也会遭受严格的指责。因而,该支行想方设法为该笔不良贷款寻找“幸运转盘”的另一家。
没多久后,某投资管理企业获知了这事。因为邻近年底,每家银行都尽可能放低不良贷款。在贷款变为不良贷款后,银行会让投资管理企业收购,那样就能在财务报告上让不良贷款“消退”。
具体步骤技巧是:银行与投资管理企业签署债务转让合同书,银行一货难求该笔贷款;投资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商签署债务资产重组合同书,投资管理企业根据内设的企业以授权委托贷款方式、以20%的年化利率向房地产商授信额度,让房地产商还款银行贷款,但账款立即划给银行,不由自主房地产商经手人。投资管理企业自然不容易做亏本的交易,它一方面从银行得到贷款基准利率下幅10%的贷款,另一方面将资产出借房地产商,得到超出贷款基准利率一倍多的回报率。
能够看得出,该笔贷款从银行出让给投资管理企业,后面一种能够借此机会大赚一笔。一样五亿元的贷款,银行的年化利率为7%,而转让到投资管理企业后,年利率达到20%,翻了一倍多,对房地产商的会计工作压力显而易见。
应对强悍的银行,房地产业房地产商也只有相互配合,由于一旦进到银行授信额度“信用黑名单”,全部融资方式基本上都是会被合上。应对投资管理企业几近严苛的贷款标准,“幸运转盘”中的失败者也只有继续玩下来。
业界专业人员强调,尽管银行根据这类一货难求贷款的方法遮盖了坏账损失风险性,有利于让资产质量看起来“整洁净透”,但本质上是将风险性从银行迁移到期货公司、财产管理公司等“影子银行”的金融体系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对中国日益膨胀的“影子银行”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错配和道德风险提出警告。IMF表示,一些估算显示,通过“影子银行”提供的借贷总额占中国GDP的比率高达40%,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十分必要。
阶段压力上升
持续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2013年国内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阶段性的上升压力。
上证报资讯统计发现,截至9月末,工、农、中、建、交等五家国有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上升。其中,工商银行不良余额增幅较大,不良贷款余额为873.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7.86亿元。与此同时,尽管五大行拨备覆盖率仍维持在217%至347%的较高水平,但多家银行较上年年末仍普遍下降。
在股份制银行中,中信、民生、光大、兴业、招行等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出现双升,其中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1亿元至54亿元。与五大行类似,股份行拨备覆盖率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较上年年末亦普遍下降。
下一篇:个人的社会医保怎么交?
